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
沈佺期 〔唐代〕
南省推丹地,东曹拜琐闱。惠移双管笔,恩降五时衣。
出入宜真选,遭逢每滥飞。器惭公理拙,才谢子云微。
案牍遗常礼,朋僚隔等威。上台行揖让,中禁动光辉。
旭日千门起,初春八舍归。赠兰闻宿昔,谈树隐芳菲。
何幸盐梅处,唯忧对问机。省躬知任重,宁止冒荣非。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
高适〔唐代〕
天官苍生望,出入承明庐。肃肃领旧藩,皇皇降玺书。茂宰多感激,良将复吹嘘。永怀一言合,谁谓千里疏。对酒忽命驾,兹情何起予。炎天昼如火,极目无行车。长路出雷泽,浮云归孟诸。魏郡十万家,歌钟喧里闾。传道贤君至,闭关常晏如。君将挹高论,定是问樵渔。今日逢明圣,吾为陶隐居。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答裴济从事
皎然〔唐代〕
迟迟云鹤意,奋翅知有期。三秉纲纪局,累登清白资。应怀青塘居,蕙草没前墀。旧月照秋水,废田留故陂。至今高风在,为君吹桂枝。昨逢洞庭客,果得故人诗。何异王内史,来招道林师。欲携山侣出,难与白云辞。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怨诗二首·其二
崔国辅〔唐代〕
楼头桃李疏,池上芙蓉落。织锦犹未成,蛩声入罗幕。
译文
注释
楼头桃李疏,池上芙蓉落。
楼头:一作“楼前”。芙蓉:荷花的别名。
织锦犹未成,蛩(qióng)声入罗幕。
织锦:即织锦以寄相思之意。这里用苏蕙织回文璇玑图典故。蛩声:蟋蟀的鸣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12
译文注释
楼头桃李疏,池上芙蓉落。
楼阁前面的桃李已经稀疏,池塘水上的荷花也渐凋落。
楼头:一作“楼前”。芙蓉:荷花的别名。
织锦犹未成,蛩(qióng)声入罗幕。
思绪烦乱而织锦尚未成匹,蟋蟀鸣声却阵阵传入罗幕。
织锦:即织锦以寄相思之意。这里用苏蕙织回文璇玑图典故。蛩声:蟋蟀的鸣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12
赏析
这首诗通篇是一个女子睹旧物而生哀怨的语气。由“织锦”这个典故可知,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位思妇,其丈夫或游宦,或征戍,不必坐实。她感叹青春不再,桃李疏,芙蓉落,已到了人生的秋天。
“楼前桃李疏,池下芙蓉落”。这是思妇眼中之景,而且景中寓情。可以想象这位少妇,独坐幽闺,愁眉深锁,凝神呆望着楼外。流光冉冉,桃李之花已经纷纷落下,花疏叶繁,大好春光即将逝去,这就增添了她许多愁绪。次句写秋天。池塘之中,秋风乍起,荷花飘零,黯然凝望,惆怅无限。舒亶《虞美人》中的“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情景亦相似。第三句谓织锦以寄相思,然思极恨极,致使思绪繁乱,未能织成。此中有相思莫寄、四顾茫然之意。末句以景结情,用蟋蟀鸣声入于深闺罗帏来渲染秋夜凄凉的气氛。在古诗词中,蛰声往往同织妇联系在一起,且多写夜间悲愁。如姜夔《齐天乐·蟋蟀》云:“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陆龟蒙《子夜变歌三首》云:“蟋蟀吟堂前,惆怅侬愁。”秋凉已届,万户捣衣,又是最为关情之事;岁云将暮,又是一年,不禁令人倍增哀愁。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夫之也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首诗,除第三句用典为情语之外,共他三句皆为景语。然而却是情景相生,互藏其宅,交融一体,妙合无垠。在结构方面,首句写春,次句写秋,两句结合,暗示春秋代序,年华转换,迟暮之感,相思之殷,尽在其中。末句以景托情,总括全诗,意在言外,余韵悠然。
喜凉
韩偓〔唐代〕
炉炭烧人百疾生,凤狂龙躁减心情。四山毒瘴乾坤浊,一簟凉风世界清。楚调忽惊凄玉柱,汉宫应已湿金茎。豪强顿息蛙唇吻,爽利重新鹘眼睛。稳想海槎朝犯斗,健思胡马夜翻营。东南亦是中华分,蒸郁相凌太不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涂中作
于邺〔唐代〕
西南千里程,处处有车声。若使地无利,始应人不营。天涯犹马到,石迹尚尘生。如此未曾息,蜀山终冀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