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箫曲(一作古意)
沈佺期 〔唐代〕
八月凉风动高阁,千金丽人卷绡幕。已怜池上歇芳菲,
不念君恩坐摇落。世上荣华如转蓬,朝随阡陌暮云中。
飞燕侍寝昭阳殿,班姬饮恨长信宫。长信宫,昭阳殿,
春来歌舞妾自知,秋至帘栊君不见。昔时嬴女厌世纷,
学吹凤箫乘彩云。含情转睐向萧史,千载红颜持赠君。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注释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奉送中丞姊夫俦自大理卿出镇江西叙事书怀因成十二韵
杜牧〔唐代〕
惟帝忧南纪,搜贤与大藩。梅仙调步骤,庾亮拂櫜鞬.一室何劳扫,三章自不冤。精明如定国,孤峻似陈蕃。灞岸秋犹嫩,蓝桥水始喧。红旓挂石壁,黑槊断云根。滕阁丹霄倚,章江碧玉奔。一声仙妓唱,千里暮江痕。私好初童稚,官荣见子孙。流年休挂念,万事至无言。玉辇君频过,冯唐将未论。庸书酬万债,竹坞问樊村。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西戎即叙
李子昂〔唐代〕
悬首藁街中,天兵破犬戎。营收低陇月,旗偃度湟风。肃杀三边劲,萧条万里空。元戎咸服罪,馀孽尽输忠。圣理符轩化,仁恩契禹功。降逾洞庭险,枭拟郅支穷。已散军容捷,还资庙算通。今朝观即叙,非与献獒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赋得秋日悬清光
王维〔唐代〕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译文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天空寥廓环境清凉幽静,秋天的太阳特别明亮。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太阳光包罗万象,光影倒映在安静的河中。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
秋光原阔与青天相合,远远望去同江湖同沉浮。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白昼里阴气远离众树木,夕阳的斜影投向高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宋玉登高埋怨秋气,张衡望远产生秋愁。
馀辉如可托,云甸岂悠悠。
太阳余辉如果可寄托,仕宦之云甸怎会遥远?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10-11
注释
寥(liáo)廓(kuò)¹凉天静,晶明²白日秋。
¹寥廓:空旷深远。²晶明:明亮耀眼的样子。
圆光¹含万象²,碎影³入闲⁴流。
¹圆光:指日光。²万象: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³碎影:细碎的光影。⁴闲:静。
迥(jiǒng)¹与青冥²合,遥同江甸(diàn)³浮。
¹迥:远。²青冥: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³江甸:指遥远的江边。甸,通“淀”。
昼阴¹殊²众木,斜影下危楼³。
¹阴:指阴气。²殊:绝,离。³危楼:高楼。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沮水》:“危楼倾崖,恒有落势。”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¹。
¹张衡句:张衡《四愁诗》中有“侧身东望涕沾翰”、“侧身南望涕沾襟”等。
馀(yú)辉¹如可托,云路²岂悠悠³。
¹馀辉:即余晖,比喻天子的恩泽。²云路:上天之路,升仙之路。喻仕宦显达。³悠悠:形容遥远。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10-11
译文注释
寥(liáo)廓(kuò)¹凉天静,晶明²白日秋。
天空寥廓环境清凉幽静,秋天的太阳特别明亮。
¹寥廓:空旷深远。²晶明:明亮耀眼的样子。
圆光¹含万象²,碎影³入闲⁴流。
太阳光包罗万象,光影倒映在安静的河中。
¹圆光:指日光。²万象: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³碎影:细碎的光影。⁴闲:静。
迥(jiǒng)¹与青冥²合,遥同江甸(diàn)³浮。
秋光原阔与青天相合,远远望去同江湖同沉浮。
¹迥:远。²青冥: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³江甸:指遥远的江边。甸,通“淀”。
昼阴¹殊²众木,斜影下危楼³。
白昼里阴气远离众树木,夕阳的斜影投向高楼。
¹阴:指阴气。²殊:绝,离。³危楼:高楼。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沮水》:“危楼倾崖,恒有落势。”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¹。
宋玉登高埋怨秋气,张衡望远产生秋愁。
¹张衡句:张衡《四愁诗》中有“侧身东望涕沾翰”、“侧身南望涕沾襟”等。
馀(yú)辉¹如可托,云路²岂悠悠³。
太阳余辉如果可寄托,仕宦之云路怎会遥远?
¹馀辉:即余晖,比喻天子的恩泽。²云路:上天之路,升仙之路。喻仕宦显达。³悠悠:形容遥远。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10-11
赏析
此诗为命题写景之作。首联上句“寥廓”、“凉天”皆点出物候变化,暗指试题中的“秋”。下句更是明点“白日”、“秋”,直接破题。二联上句正面写日光,下句以水中之倒影暗指日光,且一“碎”字形容出水波摇动,更显动感。三联从远处落笔,更分“青冥”、“江甸”上、下两个层次来写秋光。且“合”字可见上句为静态之描写,下句“浮”字为动态之描写。四联从近处落笔,以“昼阴”、“斜影”衬写日光,“殊”、“斜”二字又写出季节变化,点出诗题之“秋”字。五联用典,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古人以悲秋为传统,故此联亦有点题之意。然末联突起,一反上联之悲凉情调,代之以对仕宦之向往,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完善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