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者叹
邵谒 〔唐代〕
我心岂不平,我目自不明。徒云备双足,天下何由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仙游篇
王翰〔唐代〕
无钱可买季子田,无地可置杨公廛。中条山下饶斥卤,营田一区屋数椽。床头閒读种树书,有酒可斟琴可弦。酒酣耳热声呜呜,对客起舞身翩翩。既不能骑鲸鼓浪游汗漫,又不能披云扫雾瞻青天。我来此世三十年,豪气压倒江湖前。轻舄两只凫,扁舟一叶莲。足濯沧海流,头枕昆崙巅。仙山鳌背青连延,三十六宫飞紫烟。仙人一笑三千年,摩顶授我长生诠。我欲举手谢尘世..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寄崔柳州
卢仝〔唐代〕
使者立取书,叠纸生百忧。使君若不信,他时看白头。三百六十州,克情惟柳州。柳州蛮天末,鄙夫嵩之幽。花落陇水头,各自东西流。凛凛长相逐,为谢池上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从军行·其二
李白〔唐代〕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译文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身经沙场百战铁甲早已支离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突进营垒,射杀敌军大将,独自率领残兵杀开重围千骑而归。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50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6-980
注释
百战沙场¹碎铁衣²,城南已合数重围。
¹沙场:胡三省《通鉴注》:“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²碎铁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离破碎。
突营射杀呼延¹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¹呼延: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50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6-980
译文注释
百战沙场¹碎铁衣²,城南已合数重围。
身经沙场百战铁甲早已支离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¹沙场:胡三省《通鉴注》:“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²碎铁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离破碎。
突营射杀呼延¹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突进营垒,射杀敌军大将,独自率领残兵杀开重围千骑而归。
¹呼延: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50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6-980
赏析
诗人不直述战事的进展,而将读者置身于险象环生的局势,感受写迫的态势。
首句“百战沙得碎铁衣”,诗人用平直叙起的笔法写出了征战环境之“苦”。“百战”,意谓战事频繁。“碎铁衣”,形容气候恶劣,斗争严酷。其中,“碎”字下骑绝妙,颇值玩味。将士的铠甲都已冻碎难着,令人宛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塞外荒寒景象。此外,唐军将士因长期作战,来不及休整,给养十分困难的情形,也可由此一“碎”字思而骑之。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我方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正是选中他作为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诗中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得败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写张的战斗得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骑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将这得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首句“百战沙得碎铁衣”相对照,让人想到这不过是他“百战沙得”中的一仗。这样,就把刚才这一得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骑格外威武壮烈,完全传奇化了。诗让人不觉骑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而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拚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象这样在一首小诗里敢于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敢于去写败仗,而又从败仗中显出豪气,给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备象盛唐诗人那种精神气概是写不出的。
九老图诗
白居易〔唐代〕
雪作须眉云作衣,辽东华表鹤双归。当时一鹤犹希有,何况今逢两令威。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