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丁子章将漕湖南三首 其一
杨万里 〔宋代〕
岳麓猿声里,湘流雁影边。自天持一节,到日是新年。
身退名逾重,今稀古则然。黄花非不好,只是插离筵。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书巢五咏 其三 故纸
陆游〔宋代〕
时来偶见收,过时自当退。岂惟裁纸尾,亦或用牍背。人情有贵贱,志士感兴废。库中九万张,视我犹前辈。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满江红 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
辛弃疾〔宋代〕
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风采妙,凝冰玉。诗句好,余膏馥。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江山庆云桥
辛弃疾〔宋代〕
草梢出水已无多,村路弥漫奈雨何。水底有桥桥有月,只今平地怕风波。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宋代〕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後夜相思月满船。
译文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春天开放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谢化作尘土,在布谷鸟啼叫声中夏天已经来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路两边种桑麻葱茏绵延不尽,才知道我原来是在太平之世。
注释
纷纷红紫¹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²新。
¹红紫:红花与紫花。这里指春天开放的花。²夏令:夏季。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译文注释
纷纷红紫¹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²新。
春天开放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谢化作尘土,在布谷鸟啼叫声中夏天已经来到。
¹红紫:红花与紫花。这里指春天开放的花。²夏令:夏季。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路两边种桑麻葱茏绵延不尽,才知道我原来是在太平之世。
赏析
此词与《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作于同一时期,其主旨相近,但又侧重于抒发别情和对被频频调动的不满。同时因为是用小令写作,风格也特别含蓄蕴藉,体势既整饬又流美。两年之内,作者因频繁调动而心情十分抑郁,险恶的宦海风波,使作者无法实现恢复中原的壮志。现在又值与友人别离之际,更觉难以为怀。起韵借聚兴感,直中藏曲,表达了作者对于被频繁调动的牢骚不满情绪。
起首二句,借聚散兴感,直中藏曲,吐露自己对于被频繁调动的牢骚不满情绪。作者从淳熙三年到五年的短短二年时间内,先后被调动四次,匆匆来往于今江西、湖北等地,简直疲于奔命,来不及有所建树。对此,作者以一切“二年遍历楚山川”作出形象的概括。作者被频繁调动的原因是未加明说,只以“不偶然”来点出隐情,更耐人寻味。“不偶然”,就是必然,作者已经体会出了被频频调动的必然性。迫思以往经历,作者不能不想起,在作者当年“旌旗拥万夫”来归时,南宋统治者立即解除了作者的武装,而已将作者部下的万余义军当作流民疏散安置到推南各州县;作者也不能不想起,此后作者一直没机会担任军事工作,只能滞留在地方官(偶尔也作京官)的位置上,而且常被调来调去,难以安顿和筹划建树。想起这些,作者不能不感到南宋统治者对作者这样一个赤心来归的爱国者的防备和猜忌,也令作者感到特别痛苦和不满。作者曾经自呼为“江南游子”,作者曾经叹息过只能醉吟风月,作者曾经以酒消愁,都是为此。因此,这里的“不偶然”一语,包含无限悲愤。下两句,忽然一转,转到饯别的宴会上来,写作者只愿意和朋友一起为了美丽的风光而畅饮,而不愿让离别的歌曲深化作者的别离之愁。这在章法上,是切合题面。而细味其意,其中仍含着无计可施、只得自我排遣的愁情。意脉似断未断。
下片起句,承上文的“酬风月”而来,写饯别处的东湖美景如画,实是表达对于豫章的依依眷恋之情。“绿带”、“青钱”用以状流水、荷叶之貌,涉笔成趣;“萦”字、“点”字,赋活了景物,而又似信手拈来。“春水碧连天”,以夸张的笔触,显示出作者对于此地风光的无比喜爱之倩。结尾两句,想象别后殷切思念朋友的情境,妙在情景交融。尤其是“后夜相思月满船”之语,写境不隔,写情浓郁,简直是妙手偶得的佳句。
秋郊有怀四首 其三
陆游〔宋代〕
楚人固多孱,妄谓秋可悲。宁知河岳间,气俗乐此时。壮士鸣雕弓,健马嚼枯萁。日驰三百里,榆关赴战期。阵云压龙庭,杀气摇参旗。炽火燎狐兔,倒泻黄金卮。勒铭燕然石,千载镇胡儿。安能空山里,冻研哦清诗。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