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晴闲步东村由故塘还舍作二首 其二
陆游 〔〕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译文
注释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堪:值得。钓鱼人一蓑归去: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本句综合上述二句诗意而成。一蓑,一领蓑衣,即一个人。
参考资料:
1、 毕宝魁,尹博著.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年:109
译文注释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天色将晚,突然下起了大雪,那纷飞的雪花像盛开梅花又像飘飞的柳絮。江上的晚景美的就像画般,江面上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正划着小船归去。
堪:值得。钓鱼人一蓑归去: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本句综合上述二句诗意而成。一蓑,一领蓑衣,即一个人。
参考资料:
1、 毕宝魁,尹博著.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年:109
赏析
这首小令是元人马致远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之一。潇湘八景,因宋代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而得名。八景为:山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后多有画家、诗人以此题材进行创作,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八景》即是以此为题材创作的组曲。
这首小令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铺垫了一层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第二句“雪乱舞”,笔锋承接上句,紧扣题目·写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风,“乱”字则突出了风的强劲,隐然有呼啸之声透出。作者借雪之“乱舞”传达风声和风势,凌虚造景,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雪借风势,更显出雪之大,雪之猛。若说“雪乱舞扮极写雪之动态,“半梅花半飘柳絮”则进一步通过一个“飘”字串起“梅花”、“柳絮’两个虚拟的意象,拓展想象的审美空间,从视觉形象上扩大艺术容量。作者以虚实相生的笔法绘声、摹形、传神,风神蕴藉,韵味隽永。
无题二首·其一
鲁迅〔〕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译文
注释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大江:指长江。聚义群雄:指国民政府内部各派系的聚会。1931年5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民会议”,不久,反蒋的孙科等人离开南京,又于广州召开“国民会议”,成立新“国民政府”,与蒋记“国民政府”唱对台戏。远游:指国民政府政客失势时的“避暑”、“出洋考察”一类的把戏。
六代绮(qǐ)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六代:南朝的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于南京,故称六代。绮(qǐ)罗:轻软的丝织品,这里指人们衣着讲究,形容都市繁华。石头城:南京旧称,故址在西石头山后,临江。
参考资料:
1、 金鹰.橄榄小集: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353-355页
译文注释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长江的水日夜向东流去,号称“聚义”的“英雄”又要“远游”了。
大江:指长江。聚义群雄:指国民政府内部各派系的聚会。1931年5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民会议”,不久,反蒋的孙科等人离开南京,又于广州召开“国民会议”,成立新“国民政府”,与蒋记“国民政府”唱对台戏。远游:指国民政府政客失势时的“避暑”、“出洋考察”一类的把戏。
六代绮(qǐ)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历史上的六朝繁华早已成为旧梦,石头城上挂着如钩的弯月显得景象更加凄凉。
六代:南朝的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于南京,故称六代。绮(qǐ)罗:轻软的丝织品,这里指人们衣着讲究,形容都市繁华。石头城:南京旧称,故址在西石头山后,临江。
参考资料:
1、 金鹰.橄榄小集: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353-355页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