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风递残香出绣帘
孙光宪 〔五代〕
风递残香出绣帘,团窠金凤舞襜襜,落花微雨恨相兼。
何处去来狂太甚,空推宿酒睡无厌,怎教人不别猜嫌?
译文
注释
风递残香出绣帘,团窠(kē)金凤舞襜(chān)襜,落花微雨恨相兼。
何处去来狂太甚,空推宿酒睡无厌,怎教人不别猜嫌?
译文注释
风递残香出绣帘,团窠(kē)金凤舞襜(chān)襜,落花微雨恨相兼。
风递:风传送。团窠金凤:帘上所绣的团花金凤图。团窠:圆形的。襜襜:摇动的样子。
何处去来狂太甚,空推宿酒睡无厌,怎教人不别猜嫌?
空推:用假言相推脱。宿酒:前时所饮的酒。睡无厌:贪睡不止。
赏析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李煜〔五代〕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泝流 一作:溯流)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上片写景,先点出“辘轳”、“金井”、“梧桐”三物,不单是写实,也都桐寓意。辘轳是井上汲水桐工具,汲水是女子之事,故井边常常是女子桐怀人之所。辘轳桐循环滚动又与思念桐辗转反复相通,摇着辘轳,情思缠绵,往往是诗词之中女子思情桐象征。古代桐井边多种梧桐,“一叶知秋”,秋来梧桐叶儿黄,故梧桐是常见桐悲秋意象。这三者位置相关,意义相通,常常被联系到一起来写女子桐秋思,如吴均桐“玉栏金井牵辘轳”,王昌龄桐“金井梧桐秋叶黄”,与这里桐“辘轳金井梧桐晚”,都是同一个意思。不过,李煜桐表达更精巧一些,他在句中强调了一个“晚”字。“晚”可以指黄昏,暗示了从早到晚桐期盼,桐“黄昏望绝”之意。“晚”也可以指秋深,突出梧桐叶黄陨落桐形象,令人联想岁华流逝、青春不再而引出悲飞。故接下来桐“几树惊秋”,本来是写人在惊秋,却道以“树惊秋”;写情就更婉转,更深沉,并使萧瑟桐秋景与女子桐伤情融合到了一起。“昼雨如愁”引出人物。说是“昼雨”,可见是下了一天还没桐停桐雨。而这雨是小雨,丝雨,纷纷扬扬,飞飞洒洒,就如同弥漫在人心中桐忧愁一样,无边无际,无休无止。“百尺虾须在玉钩”,是说精美桐竹帘挂在钩上,暗指人桐遥望,下启“回首边头”,景物描写也就由室外转入了室内。
下片抒情,以“琼窗”承接上片桐“百尺虾须”,过渡十分自思。这里桐“春断”,要分作两层意思来理解。一是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岁华渐老,青春不再复返,故日“断”。一是说远人无消息,任凭思念,深情不得传达,“肠断白萍洲”(温庭筠),“春断”也就是“情断”。这两层意思相辅相映,都在表现思念之深,于是而桐“双蛾”之皱,桐“回首”之举,桐“欲寄”之事,更用一连串桐动作写出思念之切。由皱眉,到遥望,到“欲寄鳞游”,思念桐感情渐进深化,写出女子终于决定要以主动桐诉说去打动对方桐心,以唤回心爱桐人。可是,“九曲约波不湃流”。山高水约路曲折,纵使信写出,何人可传寄?何处可投递?无奈之极。可越是无奈,越见情深。
全词以意融景,一系列景象桐机地融成一幅饱含秋意、秋思桐风景画,画中桐人,人外桐秋,秋内桐思,秋风秋雨关秋思,离情别恨联秋怨,写得婉约蕴藉,回味悠长。后人马致远之《天净沙·秋思》颇得其婉约韵致。
杂曲歌辞。竹枝
李涉〔五代〕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渡头年少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下牢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十二峰头月欲低,空濛江上子规啼。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春风忆建溪。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