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屏却相思
王国维 〔〕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译文
注释
屏(bǐng)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zhì),梦里终相觅。
屏却:排除,放弃。不成:难成,宋人方言。抛掷:丢弃。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明灭:出现、破灭。纷纷凉月:形容月影斑驳而清冷。
参考资料:
1、 褚斌杰.《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下册)》: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1:第279页
2、 王兴康.《清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2:第169页
译文注释
屏(bǐng)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zhì),梦里终相觅。
斩断相思之情,近来我才知道这样做没有好处。难道真的能将情思抛弃?在梦中仍然苦苦寻觅。
屏却:排除,放弃。不成:难成,宋人方言。抛掷:丢弃。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醒后,楼台旁的身影也随着梦的破灭而消失了。西窗上一片洁白,月影斑驳、清冷,满院的丁香花如同皑皑白雪。
明灭:出现、破灭。纷纷凉月:形容月影斑驳而清冷。
参考资料:
1、 褚斌杰.《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下册)》: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1:第279页
2、 王兴康.《清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2:第169页
赏析
这首词写魂萦梦绕、抛撇不去却又无可奈何的相思。上片抒情,直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下片写景,借景抒情,侧面表达内心对亡妻深深的情意。词人一反常规,运用先写情、后写景的叙述方式,将幽清景色留至词末,此时相思散去,空留一院丁香月色,殊不觉相思已全在其中,让人读后无限回味。。
开头“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明白如话,却饱含深情。这两句是说:忘了她吧,忘了她.念如今生死茫茫,怀想又有何用,徒令人心力交瘁!下决心去忘,正说明无法忘掉,11个字,每个字都渗透出悲伤。让人留下一个“从今以后,勿复相思”的悬念,紧接着进人读者眼帘的是“不成抛掷”,透出词人执着的相思,欲忘不能,无法屏却。
“梦里终相觅”,终于在梦中寻觅到已故的夫人。寥寥几笔,就将梦里景、梦外情写得栩栩如生、水乳交融。上片只有四句,却写得沉郁顿挫,委婉曲折。
下片“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这两句又是一折,笔触转入梦醒,醒了还隐隐约约记得梦中的场景,残梦难断,更增几分惆怅。“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西窗里面隐隐透进一丝白光,词人推开窗子,只有纷纷的凉月,照着“一院丁香雪”。“凉月”用“纷纷”来形容,“丁香”用“雪”来比喻。词人把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到一起,又不说原因,言于此而意未尽。丁香花本该开在春夏之际,怎能与寒冬白雪联系到一起,在这种违背常理的时令错位当中,足见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斩断相思之情,近来我才知道这样做没有好处。难道真的能将情思抛弃?在梦中仍然苦苦寻觅。
醒后,楼台旁的身影也随着梦的破灭而消失了。西窗上一片洁白,月影斑驳、清冷,满院的丁香花如同皑皑白雪。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
屏(bǐng)却:排除,放弃。
不成:难成,宋人方言。
抛掷:丢弃。
明灭:出现、破灭。
纷纷凉月:形容月影斑驳而清冷。
赏析
这首词写魂萦梦绕、抛撇不去却又无可奈何的相思。上片抒情,直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下片写景,借景抒情,侧面表达内心对亡妻深深的情意。词人一反常规,运用先写情、后写景的叙述方式,将幽清景色留至词末,此时相思散去,空留一院丁香月色,殊不觉相思已全在其中,让人读后无限回味。。
开头“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明白如话,却饱含深情。这两句是说:忘了她吧,忘了她.念如今生死茫茫,怀想又有何用,徒令人心力交瘁!下决心去忘,正说明无法忘掉,11个字,每个字都渗透出悲伤。让人留下一个“从今以后,勿复相思”的悬念,紧接着进人读者眼帘的是“不成抛掷”,透出词人执着的相思,欲忘不能,无法屏却。
“梦里终相觅”,终于在梦中寻觅到已故的夫人。寥寥几笔,就将梦里景、梦外情写得栩栩如生、水乳交融。上片只有四句,却写得沉郁顿挫,委婉曲折。
下片“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这两句又是一折,笔触转入梦醒,醒了还隐隐约约记得梦中的场景,残梦难断,更增几分惆怅。“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西窗里面隐隐透进一丝白光,词人推开窗子,只有纷纷的凉月,照着“一院丁香雪”。“凉月”用“纷纷”来形容,“丁香”用“雪”来比喻。词人把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到一起,又不说原因,言于此而意未尽。丁香花本该开在春夏之际,怎能与寒冬白雪联系到一起,在这种违背常理的时令错位当中,足见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李白〔〕
长桑晓洞视,五藏无全牛。赵叟得秘诀,还从方士游。西过获麟台,为我吊孔丘。念别复怀古,潸然空泪流。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暮秋六首 其六
陆游〔〕
清秋又是一年新,满眼丹枫映白蘋。海内故人书断绝,汀洲鸥鹭却心亲。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绿头鸭 湖上遇雪,再用前韵
张可久〔〕
胜花时。临风渺予思。厌春妍、红娇绿姹,铅花只恁轻施。湿模糊、难描树影,白**、尽改松姿。裙溅冰泥。鞋翻粉印,浣纱人倦洗胭脂。青山老、丹移玉井,何处葛公祠。断桥外、频催画桨,误击琼枝。忆当年、阿苏小小,鸾箫能品参差。紫云娘、双歌献酒,绿蓑翁、独钓成诗。楼殿摇空,管弦作市,乐天有句寄微之。观未足,朱帘尽卷,情怕雨丝丝。谁呵手、戗金红..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莲蓬人
鲁迅〔〕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装。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译文
注释
芰(jì)裳荇(xìng)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莲蓬:又名莲房,是荷花谢后所结的果。因其挺生水际,飘逸高雅,风姿绰约,清香四溢,亭亭玉立如少女,故誉之为“莲蓬人”。芰:即菱,水生植物。裳:作衣裳,名词动用。芰裳,以菱叶为衣裙。荇:即荇菜,也是水生植物,带:作带子,亦为名词动用,意即以荇茎为带子。风定:即风停。碧玉:青颜色的玉石,指莲蓬润绿而有光泽,如同美玉。
鹭(lù)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ráng)瀼。
鹭:鹭鸶,水鸟名,常栖水边。瑟瑟:秋风声,喻秋意萧瑟。苇:芦苇。瀼瀼:露水很浓的样子。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装。
腻粉:旧时女子化妆的用品。呈:显示。风骨:指正直者的不同于世俗的高尚品格和风采骨气。褪却:即脱去。“红衣”与“淡妆”都是妇女的装束,前者喻浓艳华丽的装饰,后者喻淡雅纯朴的风姿。
好向濂(lián)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濂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别号:周一生酷爱莲花,并著有《爱莲说》名篇。称:称道,告慰。净植,即洁净地挺立着。残叶:深秋时残败的荷叶。寒塘:指秋时残叶沉没,冰冷污秽的荷塘。
参考资料:
1、 谢邦华 张纯武 于瑞华.鲁迅旧诗导读: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7-10页
译文注释
芰(jì)裳荇(xìng)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以菱叶作衣荇茎为带的莲蓬人,她如同纯洁的少女居住在仙乡。即使秋风停止了,仍然散发着清香。
莲蓬:又名莲房,是荷花谢后所结的果。因其挺生水际,飘逸高雅,风姿绰约,清香四溢,亭亭玉立如少女,故誉之为“莲蓬人”。芰:即菱,水生植物。裳:作衣裳,名词动用。芰裳,以菱叶为衣裙。荇:即荇菜,也是水生植物,带:作带子,亦为名词动用,意即以荇茎为带子。风定:即风停。碧玉:青颜色的玉石,指莲蓬润绿而有光泽,如同美玉。
鹭(lù)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ráng)瀼。
在秋风轻吹的时候,鹭鸶鸟早已飞逃远方。在寒露浓聚的深夜里,只有洁白的芦花伴她入梦乡。
鹭:鹭鸶,水鸟名,常栖水边。瑟瑟:秋风声,喻秋意萧瑟。苇:芦苇。瀼瀼:露水很浓的样子。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装。
她洗净了滑腻的脂粉,更显露出品格的高尚。她脱掉了过去浓艳的矫饰,却换上了如今纯朴的淡妆。
腻粉:旧时女子化妆的用品。呈:显示。风骨:指正直者的不同于世俗的高尚品格和风采骨气。褪却:即脱去。“红衣”与“淡妆”都是妇女的装束,前者喻浓艳华丽的装饰,后者喻淡雅纯朴的风姿。
好向濂(lián)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这正好告慰在天的濂溪先生,她仍然洁净地挺立生长。永远保持淡雅绝尘的风采,不随残叶坠入冰冷污秽的荷塘。
濂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别号:周一生酷爱莲花,并著有《爱莲说》名篇。称:称道,告慰。净植,即洁净地挺立着。残叶:深秋时残败的荷叶。寒塘:指秋时残叶沉没,冰冷污秽的荷塘。
参考资料:
1、 谢邦华 张纯武 于瑞华.鲁迅旧诗导读: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7-10页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寓情、托物言志的诗作。作者通过对莲蓬人“芰衣荇带”的外貌装束,“风定犹香’的内在神韵,却红衣、学淡妆的绰约风姿,亭亭净植的正直风骨的叙写,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莲蓬人的画像,赞美了莲蓬人“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节操和迎着秋风净植荷塘的抗争品格。作者正是假借莲蓬淡雅绝尘的特征,寄托和体现自己对奴颜媚骨的鄙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更体现了作者敢于与世俗抗争的精神。因此,全诗以咏莲蓬为形,以抒情怀为本,正是作者立世为人的自况自勉,标举风骨的真实写照,也是作者对他人的忠言警谏。
全诗可分为四层。起联侧重述写莲蓬人的外表风姿:她以菱叶为衣,以荇茎为带,居住仙乡,清香不散,真是高洁雅致,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境界的神往。颔联侧重述写莲蓬人的典型环境:秋风萧瑟,鹭鸶远飞,夜深露浓,芦花伴宿,勾勒出一幅秋景的画面。这是作者另寻新路,独立自持的写照。颈联侧重述写莲蓬人的风骨神采。洗净脂粉,脱去矫饰,换上淡妆,更显高雅别致。是描其形,摄其神。这既是对莲蓬人改红妆为淡妆的实写,又是作者与世抗争的虚写。尾联侧重抒发作者的劝谏之情:莲蓬亭亭净植,迎秋风,斗秋雨,沐秋露,不随残叶坠荷塘,永“呈风骨”。作者劝谏他人勿与鄙俗之辈同流合污,永葆独立挺拔的本色。全诗至此,情感愈真,格调愈高,意境愈深。
这首诗通过对寒秋凄凉的荷塘上仍直立水际的莲蓬美好形象的描绘,借物寓情,抒发诗人淡雅绝尘、高标净植的人格理想。拟人的手法,脱俗的妙思,寄托着纯洁的精神境界,显示出崇高的品格追求。
寄湘中友人
杜牧〔〕
莫念醉乡迷酒杯,流年长怕少年催。西陵水阔鱼难到,南国路遥书未回。匹马计程愁日尽,一蝉何事引秋来?相如已定题桥志,江上无由梦钓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