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司封使君和程给事
朱长文 〔唐代〕
胜地宽闲旧卜邻,耆年得意辟高门。
中吴书锦如公少,好作坊名贲故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又呈窦使君
杜甫〔唐代〕
向晚波微绿,连空岸脚(一作却)青。日兼春有暮,愁与醉无醒。漂泊犹杯酒,踟蹰此驿亭。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赠江华长老
柳宗元〔唐代〕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译文
注释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机:关键、要点。
去岁别舂(chōng)陵,沿流此投迹。
舂陵:地名,在今湖南宁远县柏家坪。
室空无侍者,巾屦(jù)唯挂壁。
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一饭不愿馀,跏(jīa)趺(fū)便终夕。
跏趺:佛教徒结跏趺坐的略称,双足交迭而坐,是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偶:谐合。
参考资料:
1、 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00-203
译文注释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老和尚精通释氏道义,整天默默不语而心神宁静。
机:关键、要点。
去岁别舂(chōng)陵,沿流此投迹。
据说是去年离开舂陵,沿着潇水投奔零陵。
舂陵:地名,在今湖南宁远县柏家坪。
室空无侍者,巾屦(jù)唯挂壁。
居室简陋没有侍者,只有毛巾鞋子挂在壁屛。
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一饭不愿馀,跏(jīa)趺(fū)便终夕。
用餐时一粒饭都不肯剩存,饭后盘腿而坐直至太阳西沉。
跏趺:佛教徒结跏趺坐的略称,双足交迭而坐,是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窗外风吹稀疏的竹枝沙沙作响,井边的老松上清露泠泠。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适合的地方就是安居的场所,庭院青悠悠芳草芬馨。
偶:谐合。
参考资料:
1、 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00-203
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中描述了这样一位老和尚:他生性喜静,沉于佛事,佛理精熟,生活简朴,令人肃然起敬。全诗语言明白晓畅,内容单一。
全诗可分为三节,前四句是第一节,概括介绍老和尚,一“熟”一“默”,形象地刻画出了老和尚内外特点。中四句为第二节,以白描手法,反映了老和尚节俭的生活。后四句为第三节,写庭院环境,衬托老和尚不凡的修养。全诗结构匀称合理。
此诗在写法上运用衬托手法。先写老僧话少心静,再写居室空荡,生活简朴,环境天然,意在衬托“长老”内在的充实以及对佛道的精熟。在此诗第三节以生活环境的自然幽雅来衬托主人的涵养。另外,此诗所布的“虚白”,如长老的家世如何,缘何而投空门,乃至姓名法号等等,读者都不得而知。诗人有意将此谈化,恰恰突显了中心内容,使“熟”字成为此诗的诗眼。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了长者对佛的热情与虔诚,“长者”就像是为“佛”而生,为之痴迷,愿为之倾尽生命的坚定执著的信使,是一名地道的全身心投入的“浮屠”。
柳宗元的赠诗答诗,一般都是写给好友亲朋的。像此诗这样写给既非亲故、又无深交的一般僧侣,是少之又少。这就反映出诗人对老和尚的敬慕以及贬谪生活的孤独寂寞之情。此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长老的敬仰与羡慕,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当时旧痛欲罢不能的心境。
山水友馀辞 黄花菜
王质〔唐代〕
大金星,小金钱,急咽淡,缓嚼甜。黄花了未了,小儿群争讨。黄花菜,黄花菜,大黄小黄甑蓬闿,饭香蔬香直一噫。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与生公寻幽居处
张九龄〔唐代〕
同方久厌俗,相与事遐讨。及此云山去,窅然岩径好。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清谐欣有得,幽闲欻盈抱。我本玉阶侍,偶访金仙道。兹焉求卜筑,所过皆神造。岁晚林始敷,日晏崖方杲。不种缘岭竹,岂植临潭草。即途可淹留,随日成黼藻。期为静者说,曾是终焉保。今为简书畏,只令归思浩。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