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
后来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诗人张绩据此留下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处事秘诀 两人在世曾留下许多诗偈,寒山、拾得的诗(尤其是寒山),具有脱俗的气韵与禅机,对于世俗名利荣华,全不措怀。不唯具有徜徉于..► 17篇诗文 ► 0条名句
六么令
吕岩〔唐代〕
东与西,眼与眉。偃月炉中运坎离,灵砂且上飞。最幽微,是天机,你休痴,你不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发蜀客
张祜〔唐代〕
风吹鲁国人,飘荡蜀江滨。湿地饶蛙黾,衰年足鬼神。时清归去路,日复病来身。千万长堤柳,从他烂熳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答姚怤见寄
孟郊〔唐代〕
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贤哲不苟合,出处亦待时。而我独迷见,意求异士知。如将舞鹤管,误向惊凫吹。大雅难具陈,正声易漂沦。君有丈夫泪,泣人不泣身。行吟楚山玉,义泪沾衣巾。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杜甫〔唐代〕
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译文
注释
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
力疾:扶病强起。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风尘:指战乱。
参考资料:
1、 凌朝汉著.洗石集: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06:第231页
译文注释
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
正当扶病强起之际,忽接来诗为春天的旱来而悲哀。
力疾:扶病强起。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因读来诗转添了自己的哀愁,又缘愁而更伤自己的日益衰老。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在大好的春天里,红色的桃花娇嫩吐艳,青色的杨柳新抽枝叶。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面对良辰美景我遥念故乡从未中断,想到四海之内仍战乱不已,风尘满布啊!
风尘:指战乱。
参考资料:
1、 凌朝汉著.洗石集: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06:第231页
赏析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下截申明上截,通首一气,抒写中有无限曲折。首联“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叙事,说扶病强起,几不知春至,因拜读亲友李表丈寄来的《早春》诗而引发了伤春之感。颔联“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转添春愁,又因愁伤老。见得伴客萧条,随人俯仰则更可悲,已透下望乡未已意。颈联“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写实,说岁序更新,桃嫩柳青,春色堪娱。“入”“归”二字,炼字极活,为句中之眼,字字皆响,与他人随意点缀者不同,是化腐为新之法。“入”“归”二字极生动、传神地写出早春的意蕴,写出生命的复苏与萌动。 两句实写春景,用笔舒缓,为下文铺垫。尾联“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回应上截,翻出已愁。说世乱未靖,归期无日,尤不免于伤春伤老。诗人由眼前春景更触动思乡之情。
全首只一“悲”字;连“红入桃花”、“青归柳叶”,俱作“悲”字用,不作“早春”佳字用。“转添”、“更觉”,切上“早春”,透下“红入”、“青归”字。当此桃花柳叶之时,而四海风尘,望乡复切,则客之愁而人之老可知,所以见起处“悲早春”“悲”字之妙也。曰“犹未已”、“尚风尘”,说明“转添”、“更觉”之故。诗中抒发了诗人伤春、伤老和流落他乡的羁旅之情。
郊亭
薛能〔唐代〕
郊亭宴罢欲回车,满郭传呼调角初。尚拥笙歌归未得,笑娥扶著醉尚书。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