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功岩
王翰 〔唐代〕
琬琰何时写,磨崖纪圣功。石红经火烈,字绿见苔封。
疏决功能就,怀襄害亦穷。鱼虾民免化,至德与天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杂曲歌辞 结客少年场行
虞世南〔唐代〕
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名利。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结友一言重,相思千里至。绿沈明月弦,金络浮云辔。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少年重一顾,长驱背陇头。燄燄霜戈动,耿耿剑虹浮。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云起龙沙暗,木落雁行秋。轻生徇知己,非是为身谋。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暝
杜甫〔唐代〕
日下四山阴,山庭岚气侵。牛羊归径险,鸟雀聚枝深。正枕当星剑,收书动玉琴。半扉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醉著
韩偓〔唐代〕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译文
注释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zhè)一村烟。
桑柘:指桑木与柘木。
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译文注释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zhè)一村烟。
乘船行驶在万里的清江之上,天空辽阔。清江两岸的村落一个接着一个,炊烟袅袅升起。
桑柘:指桑木与柘木。
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渔翁喝醉了酒睡着,也没有人唤醒他,直至寒气逼得冻醒了,看见了满船积雪。
赏析
韩偓常常有意识地以画景入诗。他曾说,“景状入诗兼入画”(《冬日》)、“入意云山输画匠”(《格卑》)。诗人善于让手中的诗笔变为画笔,在诗中展现画意,让生动的形象打动读者的心灵。
前两句为一幅画,着意表现平远的画面,诗人连用了两个“万里”,来描写清江的开阔绵长和天空的广阔无边,又连用了两个“一村”,来表现平野的广阔和村落的连续不断。诗中点到的景物不多,只有“江”、“天”、“村”、“桑柘”和“烟”,但它们却恰到好处地交织在一起,互相映带,构成一幅清新明朗的画面。又犹如一幅长卷,把万里清江及其两岸的景色都一一再现在读者面前。这当中,也巧妙地嵌入一叶渔舟在江中移动的情景,显得轻松自然,悠然神远。还有“万里”、“一村”的有意重复出现,不仅使诗句读起来流利畅达,在声情上也造成轻轻的跳跃感,宛如小舟在水中轻轻飘扬,顺流而下,与诗情画意十分合拍。
至于后两句中的另一幅画,作者则重点在描写山川寂寥,点出的景物更疏少,只有渔翁、小舟和大雪,这和雪后四望皎然、茫茫一片的景色是完全吻合的。作者用最精炼的语言,用最节省的笔墨,把诗情画意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谓为山水传神写照。
更加耐人玩味的是,作者也在为自己的心情写照。这两幅画的前后组合,在短暂的时间联系和强烈的对比中,流露出了诗人的内在情绪。从最末一句“过午”二字看来,这首诗在时间上只写了半天,上午还是清江万里,风光明丽,而中午却降下一天纷纷扬扬的大雪来,风云变幻如此之快,真有些出人意外。这不单单是指自然风云。联系作者生活的晚唐和五代初期的情况看,那正是沧海桑田,朝野混乱之际,形势瞬息万变,这当中包含着作者对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深沉感叹。关于对这剧烈变化的政治风云作者的态度,作者又巧妙地从渔翁形象中作了暗示。渔翁是旷达的,他喝醉了酒睡着,也没有人唤醒他,安闲自在,无忧无虑。直至寒气逼得冻醒了,他看着满船积雪,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诗中流露的情绪虽然令人惊讶,但主要仍是平静、安详,处之泰然,这是十分超脱的态度。
作者写此诗而以《醉著》为题,也暗中透露了这个消息。当然,其中也多少流露出一些迷惘和孤独感,甚至有“一切皆空”的意味,似乎暗示着作者处境的艰难和心情的悲凉,这在当时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也是自然之理。从两幅画的联系和对比中,可以启人遐思,发人深省。
这首诗纯用白描,语言平易,但却景物鲜明,画意很浓。文字虽然很短,却高度凝炼,寓意深长,真叫人含咀不尽。
池上闲咏
白居易〔唐代〕
青莎台上起书楼,绿藻潭中系钓舟。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暂尝新酒还成醉,亦出中门便当游。一部清商聊送老,白须萧飒管弦秋。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喜晴联句
白居易〔唐代〕
苦雨晴何喜,喜于未雨时。气收云物变,声乐鸟乌知。 ——白居易蕙泛光风圃,兰开皎月池。千峰分远近,九陌好追随。 ——王起白日开天路,玄阴卷地维。馀清在林薄,新照入涟漪。 ——刘禹锡碧树凉先落,青芜湿更滋。晒毛经浴鹤,曳尾出泥龟。 ——白居易舞去商羊速,飞来野马迟。柱边无润础,台上有游丝。 ——王起桥净行尘息,堤长禁柳垂。宫城开睥睨..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