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误人身寄内翰洪丈
朱涣 〔唐代〕
倾城误人身,嗟哉难具陈。请君试侧耳,听妾歌其因。
妾初未笄学新妆,肌理玉雪眉黛长。融怡窈袅销金裳,态浓意远夺目光。
当时见者心为狂,共谓绝代惊非常。拟思昭阳奉君王,三千宠爱一身当。
宁知事大缪,嫁作荡子妇。空闺独宿度芳华,蓬首乱鬓颜色朽。
四海十年不相闻,一朝归来新閒旧。新閒旧,妾何有,摈妾不使侍箕帚。
佳人多命薄,是事君信否。倾城误人身,古来唯有李夫人。
延年作歌帝所珍,贮之金屋荐华茵。宠光杂遝疏弟昆,将死掩面留馀恩。
千载不复见,言之涕沾巾。倾城误人身,此曲哀怨何可听。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雨雪曲
江总〔唐代〕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译文
注释
雨雪隔榆(yú)溪,从军度陇(lǒng)西。
雨雪:此处“雨”应读为“yù”,动词,意思是“下”。雨雪:下雪,飞雪。隔:阻隔,隔断。榆溪:榆林塞。此处代指边塞。从军:参加军队。此处既是诗人自指,也指所有戍卒。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màn)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漫漫:广远无际。愁云:云气阴霾暗淡。苍苍:空阔辽远。别路:离别家乡之路。迷:迷失。
译文注释
雨雪隔榆(yú)溪,从军度陇(lǒng)西。
雨雪纷飞成了边塞的隔离,跟着军队度过了陇西。
雨雪:此处“雨”应读为“yù”,动词,意思是“下”。雨雪:下雪,飞雪。隔:阻隔,隔断。榆溪:榆林塞。此处代指边塞。从军:参加军队。此处既是诗人自指,也指所有戍卒。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绕着营地能看见狐狸留下的踪迹,在山旁还依稀能看见雪地上马蹄的印记。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天寒地冻,连彩旗也黯然失色,鼓声也显得低沉。
漫(màn)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乌云漫漫愁绪绵绵,路途苍茫迷失了回家的路。
漫漫:广远无际。愁云:云气阴霾暗淡。苍苍:空阔辽远。别路:离别家乡之路。迷:迷失。
赏析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首联破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为下文营造了特定的氛围。首尾照应,前说下雪隔断了边塞,指隔断了回家的路,后说不要忘了回家的路。陇西一语双关,一指陇西边关要塞,可见戍边之寒远,陇又有坟墓之意,所以又指战争之残酷。(鲍照《芜城赋》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景象。“狐”字,使人联想到狐死首丘,传说狐之将死,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对家乡的思念,与荒凉形成对比突出戍卒的思乡之情。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颈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边地的寒冷、阴暗、萧条与士卒压抑、沉闷的心情融合在了一起。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尾联总结全诗,点出了戍卒思乡这个主题。正因为有了这个主题,则前几句诗的萧条之景也找到了落足点。“愁云”和“迷”,不只是自然景象的反映,更是戍卒内心情绪的传达。
伤子
顾况〔唐代〕
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声逐断猿悲,迹随飞鸟灭。老夫已七十,不作多时别。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