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诗
萧绎 〔南北朝〕
高舂斜日下,佳气满櫩楹。池红早花落,水绿晚苔生。
星稀月稍上,云开河尚横。白鸟翻帷暗,丹萤入帐明。
珠綦趋北阁,玳席徙南荣。金铺掩夕扇,玉壶传夜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萧绎
生活中他是一个相当失败的人,作为普通人的他,因从小一只眼睛瞎掉,生理上的缺陷令他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屡屡因为独眼猜忌别人,与人发生不快。 作为人子,他躬行孝道,不但身体力行执行,而且著书阐明自己的孝道观念,极力向后世的人们摆明自己孝顺的嘴脸,他本人死后也被赠与“孝元”皇帝的谥号。但他在父亲晚年做出种种“大逆不道”之举。 ..► 98篇诗文 ► 0条名句
观潮
苏轼〔南北朝〕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译文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都值得去观赏。无缘去一饱眼福则会遗憾终身。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终于亲眼看到庐山、浙江的景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注释
庐(lú)山烟雨浙江潮(cháo)¹,未至千般恨²不消。
¹浙江潮:指钱塘江潮汐。²恨:遗憾。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译文注释
庐(lú)山烟雨浙江潮(cháo)¹,未至千般恨²不消。
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都值得去观赏。无缘去一饱眼福则会遗憾终身。
¹浙江潮:指钱塘江潮汐。²恨:遗憾。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终于亲眼看到庐山、浙江的景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赏析
翻开苏轼的诗集,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篇可说不少,但是这一首《观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却很特别,极具禅味。
就苏轼的庐山诗而言,他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别开生面;他写的西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也独步古今。前者哲理趣味极浓,说明如陷在里面跳不出来,就常被现象迷惑而看不到客观事物的真相。后者观察景物敏锐而深刻,譬如恰到好处。《观潮》一诗,也是继于以往人生体验,看清自己心随境转、杂念丛生的冲动之后的淡雅,不随着冲动妄念走。
从诗的命意看,可以看出诗人对庐山的风景和钱塘江潮慕名已久,常萦于梦寐。似乎如果不能身历庐山之境,一赏烟雨迷濠之奇;如果不能目睹钱塘江潮,一看它万马奔腾,势撼山岳之壮,真是辜负此生,千般遗憾,难以消解。可是后来攀登庐山,出任杭州刺史,饱览了庐山的烟雨,欣赏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潮,反倒觉得客观的景物究竟是旷世稀有还是平淡无奇,也不过是自己主观意识的驱动。烟雨的聚散飘忽,江潮的自来自去,似乎不再那么激烈澎湃,不过是风幡不动心妄动。
以禅理入诗的历代诗人都有,唐代的王维可以说是代表,因为他追慕隐逸恬静,后来更皈依佛教,所以很多诗表现了出尘的思想。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都是例证。苏轼在经历过宦海风涛,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坎坷之后,产生“及至到来无一事”的禅语,也是烦恼即菩提的真实价值。
苏轼借《观潮》为题,抒写了一种经历妄念躁动,转而豁然超越的思想,有佛家的禅宗情调。所谓禅宗,有南北之分,北宗强调“住静观心”、“慧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南宗则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以达到“无念为宗”。苏轼在诗中说的“及至到来无一事”,就是把自己妄念看清,恍然看清自己之后,细想这与苏轼当初未来时的千般期待、万分遗憾,显得很可笑了。
书公孙卷末
邹浩〔南北朝〕
韩范天下贤,褒贬不妄出。舌端有春秋,所与惟其实。一举十五丧,富贵所难必。公孙贱且贫,兹事乃能毕。心追古人高,迹付今人述。二老首形容,昭劝无终日。伊予特后闻,叹恨颇自失。东望天山平,风松正萧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杂体诗 休上人怨别
江淹〔南北朝〕
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露彩方泛艳。月华始徘徊。宝书为君掩。瑶棽讵能开。相思巫山渚。怅望阳云台。膏炉绝沉燎。绮席生浮埃。桂水日千里。因心平生怀。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张希召出宰赣榆
王寂〔南北朝〕
耐久谁如故国山,送君直过穆陵关。一川鱼鸟江淮近,千里农桑海岱閒。老骥未甘尘土厄,仙凫宜向水云閒。此行莫作三年别,考最当随紫诏还。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奉送始兴王诗
阴铿〔南北朝〕
良守别承明。枉道暂逢迎。去帆收锦{糹乍}。归骑指兰城。纷糺连山暗。潺湲派水清。桂晚花方白。莲秋叶始轻。背飞伤客念。临歧悯圣情。分风不得远。何由送上征。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