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吟十首。立碑
白居易 〔唐代〕
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
为文彼何人,想见下笔时。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
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
我闻望江县,麹令抚茕嫠。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
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岐。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白居易
爱恋湘灵 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 2109篇诗文 ► 0条名句
寄郢州郎士元使君
钱起〔唐代〕
龙节知无事,江城不掩扉。诗传过客远,书到故人稀。坐啸看潮起,行春送雁归。望舒三五夜,思尽谢玄晖。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醉歌(示伎人商玲珑)
白居易〔唐代〕
罢胡琴,掩秦瑟,玲珑再拜歌初毕。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玲珑玲珑奈老何,使君歌了汝更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相和歌辞。君子行
齐己〔唐代〕
圣人不生,麟龙何瑞;梧桐不高,凤凰何止。吾闻古之有君子,行藏以时,进退求己;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苟进不如此,亦何必用虚伪之文章,取荣名而自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官牛
白居易〔唐代〕
官牛官牛驾官车,浐水岸边般载沙。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载向五门官道西,绿槐阴下铺沙堤。昨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涂污马蹄。右丞相,马蹄踏沙虽净洁,牛领牵车欲流血。右丞相,但能济人治国调阴阳,官牛领穿亦无妨。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旅行 / 金陵道中
殷尧藩〔唐代〕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堠长堠短逢官马,山北山南闻鹧鸪。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寂寥一点寒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
译文
注释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
烟树寒林:笼罩在烟雾与微寒中的树林。野人:在野之人,作者自指。行李:即行装。萧疏:稀稀落落,这里指行装轻便简单。
堠(hòu)长堠短逢官马,山北山南闻鹧(zhè)鸪(gū)。
堠长堠短:指行程或长或短。堠,古代驿路旁边记里程的土堆。逢宫马:在路上常常遇到官马。鹧鸪:鸟名,古人认为它的叫声很象“行不得也哥哥”,最容易引起旅人的愁思。
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
传舍:古时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五更:古代记时制度,将一夜分为五更,这里泛指夜间。呼卢:古代博戏的一种,又名“樗蒲”,博具为五木,类似后世的掷色子,用五个木制杏仁形之子,一面涂黑,一面涂白,掷出后,五子皆现黑,即为“卢”,是最高之采,掷子时,往往呼叫,希望得到全黑,所以名叫“呼卢”。
寂寥(liáo)一点寒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
寂寥:寂寞。寒:指灯光带有寒意,形容环境的冷清。沽:买。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2-14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译文注释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
烟树寒林时隐又时现,我的行装轻便又简单。
烟树寒林:笼罩在烟雾与微寒中的树林。野人:在野之人,作者自指。行李:即行装。萧疏:稀稀落落,这里指行装轻便简单。
堠(hòu)长堠短逢官马,山北山南闻鹧(zhè)鸪(gū)。
到处都能遇到官家马,鹧鸪满山啼叫声不断。
堠长堠短:指行程或长或短。堠,古代驿路旁边记里程的土堆。逢宫马:在路上常常遇到官马。鹧鸪:鸟名,古人认为它的叫声很象“行不得也哥哥”,最容易引起旅人的愁思。
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
万里关河都是派行舍,呼卢之声好像响耳边。
传舍:古时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五更:古代记时制度,将一夜分为五更,这里泛指夜间。呼卢:古代博戏的一种,又名“樗蒲”,博具为五木,类似后世的掷色子,用五个木制杏仁形之子,一面涂黑,一面涂白,掷出后,五子皆现黑,即为“卢”,是最高之采,掷子时,往往呼叫,希望得到全黑,所以名叫“呼卢”。
寂寥(liáo)一点寒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
深夜只有一盏寒灯在,盅盅美酒未把愁闷遣。
寂寥:寂寞。寒:指灯光带有寒意,形容环境的冷清。沽:买。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2-14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赏析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两句为后文的以酒浇愁作了张本。先写这一笔,正是他写此诗的目的,既能够哄起读者的联想,又有助于文章主题的表现。当然,这里没有提到一个“愁”字,然而诗人巧用“半有无”“更萧疏”自然景物和行装的点染,从中不难看出作者此时此地的心境,并为后句作了伏笔。这一笔虽很细小,而在结构上是十分关健的。其一是攀领全篇的点睛之笔,其二是理解全诗的要害之处。因此,作者于此是精力着著。
第三句紧接首句,又作了环境氛围的补充:我为什么要长期离家不能归呢?因为“堠长季堠短逢官马”。这是一个意在言外之句。含蓄地点出了官差多,民役艰,百姓苦的现实。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很深,又很难以排遣。第四句用“行不得哥哥”的鹧鸪声,思归不能归,想回又回不去,来烘托自己伤感的心情。他所见的都是官家的驿马,所闻的又偏偏是让他羁旅难过的鹧鸪声,以悲景衬悲情,更显见愁思的浓烈。
接下来“万里关河成传舍”这句是写他自己足迹之广,聊寂情怀之深。他走过许多地方:陕西、山西、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可见他离家的时间实在不短了。离家久远,又正逢季节变化,游子自然产生了归乡之念,何况又只有寂真陪伴自己。然而诗人没用更多的笔墨,只用追忆起当年与朋友博戏时的热闹生活场面,来反衬当前旅舍中的寂突。这里将过去热闹的“景”与现在寂宾的“情”联系起来,恰恰收到了相比一相衬的作用。诗人有意在追忆欢乐的场景中涂抹上与他当时感情并不太协调的色彩。本来写的“愁”,却故意把景写得“喜”,造成“景”和“情”的完全对立,在对立中构成情景间的一种特殊联系,其好处在于能使某种特定场合的特定情感,抒写得更加曲折和深刻,这正是王夫之提倡的以乐写悲的手法。
末两句,用一盏寒灯为自己作伴,用饮酒来排忧解愁作结。当然,这也是作者的主旨所在,直抒了在百无聊赖的寂寥之中,以酒浇愁,一醉方休的情感。
这首诗句式整齐,三、四两句“堠长堠短透官马,山北山南闻鹤鸽”,五、六两句“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对仗工整。可见诗人遣词造句工夫之深,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