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秀才别业书事
韦庄 〔唐代〕
僻居春事好,水曲乱花阴。浪过河移岸,雏成鸟别林。
绿钱榆贯重,红障杏篱深。莫饮宜城酒,愁多醉易沈。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放舟
董思恭〔唐代〕
向夕荆门道,轻帆挂好风。云低千舰黑,岸阔一镫红。昼夜随流水,东西笑转蓬。啸歌翻自乐,无事到胸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凉州词二首·其二
王翰〔唐代〕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译文
注释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阑:尽。
夜听胡笳(jiā)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悲凉。折杨柳:乐府曲辞,属《横吹曲》,多描写伤春和别离之意。意气:情意。一作“气尽”。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参考资料:
1、 曹寅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66页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61-62页
译文注释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关内此时应该已是暮春时节,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
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阑:尽。
夜听胡笳(jiā)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夜晚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让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悲凉。折杨柳:乐府曲辞,属《横吹曲》,多描写伤春和别离之意。意气:情意。一作“气尽”。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参考资料:
1、 曹寅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66页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61-62页
赏析
这首一首边塞诗,写边关将士夜闻笳声而触动思乡之情。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有时不免思乡,无论是见景还是听声,都容易勾起悠悠的乡思。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写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转而思念起故乡明媚、灿烂的春色、春光来。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极力渲染出了一种思乡的氛围:寒冷的夜晚万籁俱寂,而笳声的响起更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并且悲凉的笳声吹奏的偏又是让人伤怀别离的《折杨柳》,悠悠的笳声在夜空回荡,教战士们的思乡之意更加浓厚。
这首诗抓住了边塞风光景物的一些特点,借其严寒春迟及胡笳声声来写战士们的心理活动,反映了边关将士的生活状况。诗风苍凉悲壮,但并不低沉,以侠骨柔情为壮士之声,这仍然是盛唐气象的回响。
同郭参谋咏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
刘长卿〔唐代〕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开花成凤实,嫩笋长鱼竿。蔼蔼军容静,萧萧郡宇宽。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