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乐
佚名 〔南北朝〕
译文
注释
闻欢远行去,相送方山亭。
闻:闻听,听说。欢:喜欢之人,爱人。方山亭:南京著名亭子名称。
风吹黄檗(bò)藩,恶闻苦离声。
黄檗:亦作“黄柏”。木心苦涩。藩:藩篱,篱笆。恶闻:恶心听闻。不愿听闻。苦:悲苦的。离声:别离的声音。
译文注释
闻欢远行去,相送方山亭。
听闻爱人即将远行,便匆匆赶来送行。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方山亭。
闻:闻听,听说。欢:喜欢之人,爱人。方山亭:南京著名亭子名称。
风吹黄檗(bò)藩,恶闻苦离声。
阵阵风吹苦篱,仿佛在不断地催促游子远行,而送行的恋人厌恶听到这令人心碎的离别之声。
黄檗:亦作“黄柏”。木心苦涩。藩:藩篱,篱笆。恶闻:恶心听闻。不愿听闻。苦:悲苦的。离声:别离的声音。
赏析
起首二句开门见山,点明了事情的缘由,同时也暗示了女主人公的身份。“闻欢远行去,相送方山亭”,因闻欢而相送,可知他们并非正式夫妻。这句是说,当女主人公得知情人即将远行,便匆匆赶来为他送行。男子要到什么地方去?去做什么?诗中没有交代,但一个“远”字却表明这次出行不同寻常。情人要到一个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何时才能团聚呢?看来遥遥无期。因而,女主人公将情人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方山亭这个地方。
接下来似乎该写离别的场景了,可诗中却荡开一笔,转而对方山亭周围的景物进行了描写。“风吹黄檗藩,恶闻苦篱声”,表面上是写送别的环境,而实际上则表现了女子送别时的心情。“黄檗”,是苦木,“黄檗藩”,指用苦木黄檗做的篱笆,所以叫“苦篱”,这正同“苦离”谐音双关。阵阵风吹苦篱,仿佛在不断地催促男子远行,而女主人公厌恶听到这令人心碎的离别之声。这里融情于景,谐音双关,十分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此时复杂而微妙的心情。
这首民歌虽无缠绵悱恻、魂牵梦萦之词,但字字句句如从肺腑之间流出,其情之纯、之真、之深,动人肺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听闻爱人即将远行,便匆匆赶来送行。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方山亭。
阵阵风吹苦篱,仿佛在不断地催促游子远行,而送行的恋人厌恶听到这令人心碎的离别之声。
注释
听闻爱人即将远行,便匆匆赶来送行。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方山亭。
阵阵风吹苦篱,仿佛在不断地催促游子远行,而送行的恋人厌恶听到这令人心碎的离别之声。
赏析
起首二句开门见山,点明了事情的缘由,同时也暗示了女主人公的身份。“闻欢远行去,相送方山亭”,因闻欢而相送,可知他们并非正式夫妻。这句是说,当女主人公得知情人即将远行,便匆匆赶来为他送行。男子要到什么地方去?去做什么?诗中没有交代,但一个“远”字却表明这次出行不同寻常。情人要到一个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何时才能团聚呢?看来遥遥无期。因而,女主人公将情人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方山亭这个地方。
接下来似乎该写离别的场景了,可诗中却荡开一笔,转而对方山亭周围的景物进行了描写。“风吹黄檗藩,恶闻苦篱声”,表面上是写送别的环境,而实际上则表现了女子送别时的心情。“黄檗”,是苦木,“黄檗藩”,指用苦木黄檗做的篱笆,所以叫“苦篱”,这正同“苦离”谐音双关。阵阵风吹苦篱,仿佛在不断地催促男子远行,而女主人公厌恶听到这令人心碎的离别之声。这里融情于景,谐音双关,十分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此时复杂而微妙的心情。
这首民歌虽无缠绵悱恻、魂牵梦萦之词,但字字句句如从肺腑之间流出,其情之纯、之真、之深,动人肺腑。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咏落梅
谢朓〔南北朝〕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逢君后园讌,相随巧笑归。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译文
注释
新叶初冉(rǎn)冉,初蕊新霏(fēi)霏。
冉冉:柔弱下垂的样子。霏霏:很盛的样子。
逢君后园讌(yàn),相随巧笑归。
讌:同宴。巧笑:笑的很甜美。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
南威:南之威的省称,古美女名。
用持插云髻(jì),翡(fěi)翠比光辉。
云髻:高髻,梳理的很高的发式。翡翠:青绿色的玉。比:胜过。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主编.齐梁体诗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05月:28
2、 鲁宝玉,汪玉川编著.汉魏六朝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4年03月:266
3、 郑在瀛,张声启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108
译文注释
新叶初冉(rǎn)冉,初蕊新霏(fēi)霏。
新生的嫩叶多么娇媚,刚绽放的蓓蕾是那样秀美。
冉冉:柔弱下垂的样子。霏霏:很盛的样子。
逢君后园讌(yàn),相随巧笑归。
欣逢主公后园设宴,宫中美人相随欣然到来。
讌:同宴。巧笑:笑的很甜美。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
劳烦主公亲动玉指,折梅赠给宠爱的嫔妃。
南威:南之威的省称,古美女名。
用持插云髻(jì),翡(fěi)翠比光辉。
她插一枝到云髻上,光彩胜过美玉翡翠。
云髻:高髻,梳理的很高的发式。翡翠:青绿色的玉。比:胜过。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一到黄昏花儿零落,主公的恩爱啊,也将一去不复回。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主编.齐梁体诗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05月:28
2、 鲁宝玉,汪玉川编著.汉魏六朝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4年03月:266
3、 郑在瀛,张声启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108
赏析
这首吟咏落梅的诗作,寄托了深沉的政治感慨,这对于只求形似的六朝一般咏物诗来说,是一大发展。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起首两句便暗寓忧惧的心理。“冉冉”,说明梅花的嫩叶还很柔弱,意指自己在政治上并不是强有力的;“霏霏”,说梅花的新蕊随风飘落,暗寓自己政治地位的不稳。明写落梅,暗写政治。
从“逢君后园讌”至“翡翠比光辉”,这六句以美人自拟,写他同随王的亲密关系。意思说他的美才可比战国晋文公时的美女南威之貌;参与随王后园宴会,又如《诗经·卫风》所写“硕人”之“巧笑”,相随而归;又说随王亲手摘下梅花赠送给他,他便像古美人把花插到发髻上,其光彩胜过翡翠美玉。这段话表达了他受到随王宠幸的感激之情。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结尾两句语气一转,由乐转忧,以梅花之落,喻指君恩之衰。忧君恩之衰的心理,是由介入皇室内部矛盾斗争所产生的危惧心理引发出来的,与担心“时菊委严霜”同义。这末两句,从篇幅来说,只是全诗的五分之一,然而从中心思想而言,却是全诗的主干与核心。也可以说,担心斗争失败,反而招来杀身之祸,这才是他借咏落梅委宛地向随王吐露出来的真情。
咏物诗至六朝而自成一格,宫体诗中之咏物已极尽图貌写形之能事,其所追求者在于形似。与山水诗至谢朓手中由客观之描写转而介入主观之抒情一样,咏物诗至谢朓手中亦一变,由求其形似,转而求其寄托。谢朓之咏物诗既有与时代相通的善于写物图形的特性,又汲取了《诗》《骚》以来比兴的传统,在客观的物象之中寄托主观的旨意。这首《咏落梅》诗便是如此。传统的所谓“香草”“美人”的比兴,这里都用上了。诗中既以“落梅”(香草)自拟,又以“南威”自拟,其所比拟均在似与不似之间,即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者也。这一艺术境界成了唐宋咏物诗词的最高准则。可以说,这首诗的艺术,正标志谢朓在咏物诗方面的杰出贡献。
追感董敦逸梦授侍郎
邹浩〔南北朝〕
台陟莲花见旧篇,追惟平昔倍凄然。初为百里青衫短,晚按连城白发鲜。东省联裾惊昨梦,南宫分袂忽新阡。使公虽老犹无恙,只恐投荒更我先。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为王嫡子侍皇太子释尊宴
任昉〔南北朝〕
在昔归运,阻乱弘多。夷山制宇,荡海为家。风云改族,日月增华。钦圣兹远,怀道兹冲。践言动俗,果行移风。进往一篑,启或三蒙。冰实因水,金亦在镕。惟神知化,在物立言。乐正雅颂,咸被后昆。告奠明祀,观道圣门。日月不息,师表常尊。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三日诗
鲍照〔南北朝〕
气暄动思心。柳青起春怀。时艳怜花药。服净悦登台。提觞野中饮。爱心烟未开。露色染春草。泉源洁冰苔。泥泥濡露条。袅袅承风栽。凫雏掇苦荠。黄鸟衔樱梅。解衿欣景预。临流竞覆杯。美人竟何在。浮心空自摧。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